在“双创”推动下,各种创业机构纷纷挂牌,创业导师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教育部成立万人导师库,浙江培训5000人创业导师。创业导师聘用机构有政府、高校,也有创业服务机构、大企业发证的。甚至一些县也配备了很多创业导师。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最少需要30万名创业导师。创业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参加创业评审或创业辅导中,很多创业导师对创业者持否定态度,甚至没有完全了解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想法,就单方面发表意见,过多标榜自我能力。缺乏科学指导知识、创业导师评价标准也是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创业导师主要是讲座和教练式授课。采用创业分享会、创业沙龙,创业项目私董会、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辅导形式。创业导师的收益来源,一是高校、政府、创业服务机构和企业支付的各种补贴和聘用费。二是创业导师销售创业孵化体系、创业评估体系、课程体系、训练营等产品收益。三是为大企业创新创业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四是对优质创业项目指导和投资,获取股权。协助创业者融资获得投资顾问费、贷款等金融服务佣金。
为促进创新创业,各省市都出台了不同的创业导师激励政策。广东省创新创业研究院提出,打造千万级收入创业导师。创业导师在青岛或天津孵化器工作,年薪20万元;常驻创业机构服务指导项目股份1-2%。如果很多创业者随时问诊,创业导师同时辅导五六个优质项目,年薪可达千万级。
二、创业导师工作委员会职能
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创业导师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年底。有四个职能:一是搭建国内规范、专业、权威的创业导师平台,包括创业导师/创业指导专家数据库平台;创业项目平台/科技成果数据库平台;交流平台/业务平台/服务平台:政府配套资源平台:投融资平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资源平台:智库平台,并全部纳入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二是汇聚国内、外优秀创业导师,为创业导师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逐步建立科学、严密、规范、先进的创业服务体系。四是组织创业导师为创业者及创业相关机构提供创业服务,发挥创业导师作用,还要举办各种创业活动,为创业者和创业机构服务。
三、创业导师角色定位
创业导师是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创初期,创业者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构建良好的众创空间、物理环境,提供配套的投融资服务,更需要精准的创业服务。创业导师在精准创业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创业导师除需对接市场、资金等资源,还要对创业者进行不同阶段的精准指导。科技部万钢部长在推动“双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中提出,要鼓励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鼓励高校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交流。
高校、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机构,大企业创新创业部门、政府等机构需要创业导师服务。创业导师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企业家、投资人等。优秀的创业导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良好的彼此沟通能力,创业各环节的专业知识、优秀高尚的创业情怀。。
四、创业导师工作委近期工作
(一)建立创业导师库
创业导师工作委员会将通过各种合作机构推荐、创业导师自荐,经过一般性初选、评审小组评审、权威专家小组审核,吸纳优秀创业导师,建立国内首家卓越创业导师库。以汇聚各行各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形成优质共享的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帮扶作用。
(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按地域划分,与合作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省市地区的创业特点,积极寻找优质合作伙伴、发展卓越创业导师,组织创业导师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协办创业导师工作委员会在地方的交流活动
2.根据根据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行业特点,高校、孵化器、企业等服务对象特点,建立创业导师实践基地,以使创业导师有一个经常性对创业者进行指导的工作之地。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地方开展工作。比如,组织创业分享会、创业大赛等活动。也有助于在地方发现更多卓越创业导师。根据行业属性、服务特点,建立创业导师实践基地。比如,大数据孵化器。让相关创业导师在里面进行活动,形成创业导师之家,还可以发展更多卓越的创业导师。
(三)进行创业导师分类评价
创业导师按行业、专业、角色等分类,有创业指导专家、高级创业导师、创业导师三个级别。对这三类创业导师分为三个级别,将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并将侧重评价创业导师的工作实绩。
(四)实行高校科技创业引领计划
为探索创业导师如何为高校创新创业服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将在北京选取三所高校进行试点。在每所高校至少选5个创业项目,争取1个项目进入孵化和融资。每所高校最少辅导50名创业学生,影响300学生。采取创业1对N,N对1方式,从不同纬度帮助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成功。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五)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5+N,5门必修课程+N门选修课程,授课方式以互联网云端学习或创业导师个别辅导为主。通过教练式授课、案例式教学、沙盘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创业导师只是顾问、教练,要求创业团队以自身努力实现创业目的。通过私董会、创业分享会、创业沙龙等活动。提高团队能力和项目优化改善。通过项目路演、评审、实现创业项目与资本和孵化器对接。
五、探索为大企业创新服务模式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企业业务,推进大企业垂直行业内的科技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创业导师为大企业创新的服务模式,对接外部资源,举办相关活动。目前,工作已有所成效。我们与北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协议,根据需求,为北汽集团设计促进创新创业解决方案;组织召开了多次创业导师和专家垂直行业研讨会,并开展了企业相关人员创新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导师为创业项目进行指导等服务。
六、建立中国首个创业导师体系
创业导师体系是体现创业导师工作委员会的权威性、专业性的重要一环。
针对高校、孵化器、大企业三个不同对象,建立不同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创业导师服务体系分为创业导师素养、沟通方法、专业技能三方面;创业导师分类有通用类知识划分、按行业细分、创业阶段划分、按角色分类四种。课程体系分为,创业导师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创业导师工作手册。创业导师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创业导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分别建立创业导师三大服务体系。
七、进行创业导师培训、研修、研讨
为了规范行业、创业导师行为准则,优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方法,培养认证创业导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定期组织部分创业导师参加培训、研修、研讨,对创业导师进行包括素养、规范、技能、工具等的一般技能培训、包括教练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等的深度研修和研讨。比如,探讨主流行业发展趋势,对创业体系进行研究,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更细分行业趋势等,都会对创业导师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创业导师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李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