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一场终极革命

来自: 中国证券报      时间:2016-08-08
  互联网对于当前各行各业的冲击已经自不待言,“风口的猪”“跨界”等言论甚嚣尘上。传统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既有本行业的挑战者,更有外行业的挑战。面对这一困局,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整合,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之道。竞争越激烈,最终能够扭转行业格局的不是资本,而是资源整合。整合的思路和途径何在?巴里·瓦克斯曼和克里斯·斯图兹曼用清晰的文字告诉我们。

  要清醒地认识当前的数字时代。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从1995年的3500万发展到2014年的28亿,智能手机用户数也从1995年的8000万增长到2014年的52亿,互联网渗透率从20年前的不足1%已增长至如今的73%。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开发应用,更是将信息化推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今天,便携式通信设备正在重新定义个人移动性。传统的生产产品然后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市场营销的传统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质疑。国际品牌排名提供的数据表明,在突出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的时候,功能整合可以保护品牌不受侵蚀。

  功能整合就是要依靠数字和技术,创造完整的数字价值生态系统,与消费者建立强有力的长期关系,达到用户的认可和满意,从而达到保持优势、赢得利润的目的。这种整合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字和技术达到这一目的。一是要具有实用性。每种成功的功能整合都会把日常实用性作为一个核心目标,为用户提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数字服务。二是要依靠技术进行转型。商业的历史就是胜利者通过适应技术变革战胜失败者的历史。只有借助社交和移动技术的力量,听过数字实用性与消费者建立强有力的长期关系,才能增强竞争优势,巩固市场地位。三是要增加用户黏性。个性化是产生黏性的关键,因为功能和服务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这些服务能够帮助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某些方面讲,这与大数据的应用不谋而合。企业通过其数字生态系统获得用户信息,进而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开发决策,从而进一步增加产品黏性。

  功能整合的进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问题:未能领会增值价值的重要性,不愿调整现有产品和服务,偏离当前任务,不切实际的期望,优先级不足等。功能整合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活动,必定会受到一些额外的风险,遇到大量阻力。所以,真正希望持续致力于功能整合的公司必须找到对其工作人员有效的组织方法,以使他们不至于迷失方向或失去效率。

  功能整合的方法是什么?作者提供了三种方法,也可以说是整合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提供实用性、参与多重场景和创造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我认为,实用性是整合的基础,参与多重场景是手段,创造生态系统的系统效应是方法。三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共同发力,使企业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偏好,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实现品牌和利润上的增长。书中提到的“实用性是相关性的源泉”“场景为王”等七大法则,没有太多理论的说教,更多的是以事实说话,用行动证明,体现了功能整合的强大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功能整合产品和服务应该是关于其用户的,而不是关于其所代表的品牌。卓越的数字化服务应该是为其用户提供有意义的、个性化的价值,从而促使用户经常地依赖于它。品牌只能通过促进用户个人参与使用服务才能获取价值。在实施方法的介绍中,既有对详细解剖,又有理论分析;既有解决方式方法,又有经验教训的总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谷歌、苹果、亚马逊、耐克等成功案例,两位作者向读者娓娓道来,条分缕析。

  在作者看来,整合的途径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一是重新构想如何创造价值,二是重新设计向用户传递价值的方式。三是通过整合生态系统的广度和深度的策略,提高公司获取价值水平的原则。路线图是:找准创造价值点→选好传递价值的途径→整合资源形成数字生态系统。为了确保整合战略取得成功,必须形成一种倾向于进行颠覆性的思考和行为的意愿,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为企业培育新的方法为客户创造价值。它主要是通过三个观念或视角来实现:首先从产品的视角来考虑,然后从品牌的视角来考虑,最后从商业的视角来考虑。从产品角度来看,需要从增强功能向软件创新转变;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需要远离大众媒体广告并接受为用户创造有形的体验和服务这一观点;从业务的角度看,功能整合要求以全新的、变革性的形式重新构想业务的未来。因为任何功能整合战略的最终目标都应该是创造完整的价值生态系统,每项要进行功能整合的服务都应该从最大限度地实现扩展和互操作性出发来构想和设计。

  总而言之,对于实现功能整合来说,变革是必经之路。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只有将当前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视为指向通向未来道路的风向标,而不是作为堡垒而保卫过去,积极投入到变革的潮流之中,才能最终实现品牌和利润的巨幅提升。

  书名:《整合:实现商业转型的7大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