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和创想——一路同行,感恩于心

来自:      时间:2017-09-18

2017914日,为引导全市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增进政治共识,南京市统战部根据中央《关于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在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了“无党派人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敏捷智库创始人张晓东教授应邀作了一场 “创业、创新和创想——一路同行,感恩于心”的专题报告。


创业——不断试错的机遇之田

创业的成功是什么?不过是一场不断试错、跌倒再爬起、永无止境去尝试的创业过程。

                          

张教授畅谈自己的创业史 

在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张教授把焦点落在他所碰到的问题和坎坷之上。他说“成功是不能复制的,失败却皆可借鉴”,并戏称自己创业是“逼上梁山的”。跨世纪之际,国企“砸三铁”改制潮涌,互联网泡沫泛起,软件业如日初生。在放弃外企高薪、国资大把资金投入控股等诱惑后,张教授率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毅然决定下海创业。怀揣着凑起来的八万元,他们12个人的团队破釜沉舟以研发PDM(产品数据管理)起步,创立了一家以原创技术为主的软件公司。从产品数据管理到泛数据的管理再到大数据。一路走来,不断开拓创新,证明了这个团队的30年的敏锐、坚持和决心。


机遇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有了团队和方向,公司很快完成了产品研发,并成功中标国家863重大项目,多次评测国际领先引起了业界关注,迅速占领市场。从此,公司走上了如日中天的坦途。


胜利易滋生自满。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司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和软件产品方面越做越好,各方面的呼声和内心的膨胀让张教授团队丝毫没有意识到风险的逼近,导致在公司经营和管理上栽了大跟头。重金聘请的CEO枉有一番苦心,却因无法调和外企理念和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让整个公司全盘亏损,陷入负债五百万的谷底。


张教授开始认真反思企业的出路,在不得不靠抵押房子才能给员工发工资的境地,公司经历了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痛苦蜕变。挫折暴露问题,每个人都开始认真反思,总结教训,意识到公司经营的基础是稳,只有靠一步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地基,才有可能盖起坚固的企业大厦。在踏实静心和团结协作中,张教授对公司进行了重新定位,力图寻找全新的发展契机。


这被他称作人生的第二次创业。此时,公司的12位元老只剩下8人,在这个经历了从顶峰摔到谷底的团队中,有人甚至长达三年自愿不要工资。靠着这股韧性、不服输和奉献的精神,他们咬牙撑过了最痛苦的三年,一点一点恢复元气,重新搭建公司的一砖一瓦,把业务主导从企业信息化软件拓展到数据管理、信息安全和咨询服务领域。现在,他们的业务范围遍布全国政务、工业和数字出版等多个领域,产品装机过亿,客户上万家。


随着公司羽翼益丰,近几年,张教授把重点投向了社会工作领域,他称之为第三次创业。这些具有个人情怀的公益行动,包括承办“东沙湖论坛——中国管理百人会”,论坛致力于为所有关心中国管理的海内外同仁们提供一个探讨管理理论、交流管理实践、分享管理经验、激荡管理思想的顶级学术交流平台。今年1014-15日第五届东沙湖论坛“变化的世界 创新的中国”即将在苏州举行。此外,曾在法国获博士学位的张教授,还担任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南京科技创新改革等建言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总结创业体验时,张教授指出:创业教育不能泛化和一刀切,尤其大学生创业应因每个人的特质不同而分别对待。就多数在读大学生而言,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创业更有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尽其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状态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全面发挥,每个人都应该探索自己最适合、最有兴趣的人生路径。张教授提出的创业“三Yuan”理论:第一个就是考虑个体特征和素质的本原;第二个是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软件和硬件的资源;第三个是机缘,也可以说“运气”,这三驾马车对于创业成功缺一不可。


创新永葆活力,原创打造经典

    张教授也分享了他关于创新的体会。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创新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永葆活力、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敏捷集团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并不断成长壮大,服务于千万用户为他们创造价值,正是因为公司所有产品全是原创。科技革命以后,经历了三个“IT”的发展——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Technology,最终依然回到了智力——知识的创新之上。同时,互联网正经历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跃迁,终将实现生产联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智能化时代里保持永不被淘汰的地位。创业创新的驱动力在于技术、市场、管理和国家意志的总和作用。


创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经济的信仰

          张教授在谈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时提到,相信十九大后,现代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国家治理走向社会化,社会自治化程度更高;从国际上看,全球互联的智能社会逐渐形成。这个社会目前表现出五个症候:一、全球化的新进程,中国必将成为主力之一;二、互联的新世界,网际互联互通会日益广泛和深入;三、智能的新时代:人工智能将带来人机共舞的时代,生命科学将塑造更新的人类社会……所有这些改变将给我们现存的经济、政治、社会体系带来怎样的价值和隐忧?这也是即将召开的第五届东沙湖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四、产业的新模式;五、社会的新生态:对中国人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共享经济和全球智造为基础的共产经济的到来,二者是最值得期盼的世纪之梦。


张教授说自己是“无党派,有信仰”!他深情地感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他一直最热切的期盼;全球互联让我们看到了从分享到共享再到共产(共同生产和共享财产)的经济形态的呼之欲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生产关系的构筑是他坚定的信仰。


专题报告在持久的掌声中结束,会后,不少学产政各界无党派代表人士纷纷围住张教授讨论和咨询,并邀请张教授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他们日后的活动。“无党派人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圆满结束,预祝下一届报告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