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国企改革不能“一刀切”

来自:中国经营网      时间:2017-08-21
8月18日,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新进展:发改委已遴选出第三批试点企业,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中,除了继续选择部分央企纳入试点外,还将遴选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纳入试点。
此前刚刚披露混改方案的中国联通,就是发改委第一批审核通过的混改试点企业之一。与此同时,中粮集团等国企混改也正在推进之中。
同一天,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87岁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提到国企改革时特别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怎么按行业分类,特殊行业需有特殊行业的办法,不能一刀切。而且,对于商业型、一般型的国企改革,都应该走混合经济的道路。
厉以宁教授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起并主办的“2017北大光华西南论坛”暨成都分院落成仪式上发表上述观点,在其“创新与观念转变”的主题演讲中,他重点阐述了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热点问题,并就怎样看待当前的人才流动趋势、如何理解创新、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供给侧改革三大抓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厉以宁教授从供给侧和结构性两个角度给出了分析。从供给侧来说,改革有三个抓手,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放松;二是民营企业要转型;三是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经济结构比经济总量更重要。
其中,厉以宁教授特别提及,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要解决企业两本账,即经济账、社会账的问题。“小微企业带来活力和就业机会,助力小微企业,经济才能起来。要进一步使结构性改革取得胜利,其中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同时,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厉以宁教授提出重要观点:经济的结构要比经济的总量更为重要。“我们要改变过去单纯看重数量和速度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看重质量和效率的新型发展方式。”
经济的总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GDP的总量,二是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多年以来我们比较看重GDP,重经济增长,实际上,结构更重要。“发展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发展方式是中国传统发展的方式,就是重速度、重数量,只要速度上去了,只要数量增加了,就成功了。按照现代经济发展方式,不是重数量,而是重质量,重效率。从重数量、重速度转变为重效率、重质量,这就要靠加快结构性的改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信息时代改变创新与融资的主被动关系
“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先引进人才。”厉以宁教授以广东吸引人才方面的探索为案例,分析指出,地方政府要想引进人才,一定要营造优良的市场环境,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要给足优惠政策,例如减税和奖励。“第一创造好的投资环境;第二要给优惠政策,该减税的减税,该奖励的奖励。”
谈及人才赋予创新基石,思想又要如何点燃创新,如何理解创新?厉以宁教授提出信息重组概念,并认为熊彼特概念已不适用如今的“创新”。
“熊彼特在100多年前提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个概念适用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目前,我们迈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更重要的是信息重组。有了信息的重组就可以在战略中占领主要地位。”
“在此逻辑下,即先有优秀的创意,通过信息分发,资本快速筛选、聚集形成项目,信息化时代改变了创新和融资的主被动关系。”
同时厉以宁教授举例提及,“创新应融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力量。以成都为例,诸多大学和科研单位与企业家的关系还较为疏远,需要有中间人让他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政府除了改善投资环境,还必须要打通企业家和发明家之间的关系。如今是资金追逐好项目的时代,这就需要大量有创意、敢创新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