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要趁早:以未来作参照 切莫画地为牢

来自:支点思维      时间:2017-01-09
    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转型也要趁早。

  现在的反面典型莫过于移动、联通和电信这三个曾经自信心爆棚的难兄难弟,以为霸权在握,其奈我何,可最终,被打脸,被抢了市场,被迫转型却还失败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在实质上是承认了此前一系列的转型彻底失败了,而中国移动在很遥远的从前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实现转型的,可惜,没有充分重视飞信,给了微信绝佳的机会,致使自己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纵观横览这多如牛毛的企业,像上面所述的情形,太多太多了。可到底为什么转型失败了呢?
  原因有很多,比如,时机错过了,产品不合适,走不出旧模式,迷恋曾经的成功,守旧的自信心太盛,沉浸在既得利益之中,等等。但一言以蔽之,说到底,是看不清未来的走势,固执地以为自己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或许,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才需要转型,或者在整个行业被改变的情况下才需要转型。其实,这是完全被动的,被动的转型往往意味着付出更多,却不见得与收获成正比,被动到了极端,也往往会出现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无奈与苍凉。

  转型,最明智的转型,是主动求变,主动常常意味着从容,有备而来。所谓主动求变,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企业发展最好的季节,转向了,转型了,转变到谋划已久的那个方向去了。

  也或许,有很多人很奇怪,这一类企业是不是秀逗了,脑壳被门挤了,还是得意洋洋忘乎所以了?其实,都不是。敢于在巅峰时期转型的企业,是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的,不是每一个司机在小汽车跑到100迈的时候都有那个胆量那个能力去调头转弯的。

  转型,尤其是主动转型的企业,都意味着大舍弃大切割,对既得利益的放弃,还有,就是进入一个相对比较陌生、需要一步一步去探索的领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即便是如此,还有那么多的企业依旧痴心于转型,看来,转型的诱惑和魅力,不可阻挡。

  翻一翻企业史,我们会发现,那些长寿但生命力依然顽强的企业,莫不是转型的高手,而且还都转型了不止一次两次,而且,还有数量庞大的一批依旧出现在各式各类的明星榜单上,而那些转型迟了、转型不坚定、转型慢了的企业,每一年都会有一大批从那各式各类的明星榜单上掉下来,最终不知所踪。

  所以,转型,要趁早,要在太阳高照的时候转型,要在利润最丰厚的时候转型,要在底子最厚实的时候转型,要在大家伙最齐心协力、士气最旺的时候转型,要赶在风口上转型,不但要勇于转型,还要有能力转型。那些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画地为牢、为眼前所累、不会大舍大得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断不能在美好中看到潜在的危机,更不可能从未来看待眼前的一切。眼前的一切,如果不能以未来作参照,就会变得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所以,看看那些现在急急忙忙才去抱团取暖的企业吧,虽然为时尚不算太晚,但毕竟已经处于被动局面了,如果还是不能实现大突破大转变,那么,前路坎坷,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