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双主线”

来自:屈丽丽 中国经营报      时间:2017-03-06
“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改革。”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的国企改革中,公司制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恰恰是改革涉及到的两个重点。
2月23日,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释放改革红利,特别是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在肖亚庆看来,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他表示,“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混改仍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元旦过后,国企改革领域出现了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全国首条民资绝对控股的铁路杭绍台高铁在浙江台州开工。在该PPP高铁项目的投资方中,“民营投资联合体”占股51%,成为控股大股东。
二是云南白药引入自然人陈发树控制的新华都实业集团。后者将向云南白药控股增资253.7亿元,以获得白药控股50%股权,并与云南国资委“平分秋色”。
在李锦看来, 这两个事件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国企改革的政策风已经吹到了垄断领域和地方重点国企。
“在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垄断领域的‘混改’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次中国铁路总公司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河,云南白药拿出了一半的股权用于改革,这在以前都是不曾有过的。”李锦表示。
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为例,中国电子在实施混改中与新设企业引进行业高端人才相结合, 2012年7月,为加快布局信息安全产业,中国电子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与职业经理人共同投资组建了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该企业探索实施核心员工特别是研发技术人员持股。
最终,由中国电子控股,职业经理人个人占股20.3%,由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成立的有限合伙持股企业占股12.6%。合理的股权结构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该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打造了国内唯一通过公安部增强级云安全认证的云安全防护平台。
再以铁塔公司为例,铁塔公司成立的背景是三家运营商各自建设各自运营,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为此,在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信部的推动下,通过改革重组将通信铁塔等基础设施从电信企业中剥离出来,组建了股份制的铁塔公司。
通过将铁塔实物资产转化为资本,三家电信企业按3∶3∶4股比出资、增资,股比相对均衡,没有控股股东。在存量资产注入的同时,以现金出资方式同步引入中国国新,占到总股本的6%,三家电信企业股比等额降低,从而优化了股权结构。
在公司治理上,铁塔公司严格按公司章程,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各自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减少董事会与经理层界线模糊区域,实现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破除董事会、经理层成员高度重合的传统弊端,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8名为兼职董事,经理层中仅总经理进入董事会,是唯一的执行董事,也是唯一一名全职董事。
由此,三家运营商前端竞争,后端合作,存量资产得到盘活,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单纯的竞争变成了更加理性的竞合关系。
不仅如此,在地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也有经典案例,2014年10月,物产中大集团正式启动实施整体上市,于2015年11月顺利完成,成为浙江省首家践行混改整体上市的省属企业,并以历时一年左右的重组进度,创下国内资本市场类似案例的速度奇迹。
进入2017年,混改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这正如年初肖亚庆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下一步要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
李锦预计,“推动央企公司制改制与整体上市,将是2017年国企改革中颇为抢眼的亮点。”
在李锦看来,四大看点值得关注,即“2017年央企整体上市或有明显提速的趋势;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七个垄断行业进入实质性改革;1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成果有望公布;同时地方混改也将进入加速阶段,混改将是国企改革重点突破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以至国企混改的推进与法律环境关系密切,一方面要加强产权制度的保护,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强调对企业产权的平等保护,这直接关系到参与混改各主体的决心与信心,而另一方面,制度环境同样影响着交易成本以及企业对商业机会的把握,这也给当前混改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供给侧改革主线
2017年2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规划发展工作会议。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黄丹华表示,2017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要扎实抓好战略规划落地,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目标精准发力;二是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为精准管理打好基础;三是切实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四是认真做好新修订投资办法的贯彻落实,确保有效执行;五是着力抓好境外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六是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七是持续推进国资系统协同合作,加强规划、投资、国际化经营交流。”
显然,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正成为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事实上,早在2015年11月,李锦在对国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建议就指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他们着力要做的是: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这就是供给侧改革赋予国企的使命。”
在李锦看来,“供求是双方面的一种平衡关系,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创造消费,也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国企的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
同时,“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新动能的形成。产能过剩问题根本原因在供给结构老化导致的供需不匹配,进而产生资源配置扭曲和低效;根本出路在于促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新动能。”
的确,随后国务院国资委在央企的供给侧改革中提出了“稳增长、促改革、去产能、降成本、严管理”的方针。一方面,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国资委摸清底数,一企一策,完成了398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10家经营困难的央企集团卸下了包袱,整体实现减亏50%,其中,中铝等8家央企集团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另一方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瘦身健体,以此来提升央企效率。2016年,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2730户,扭转了户数年年增加的态势。层级缩减,效率提升。不到一年,央企据此减亏43.9亿元。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3%,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国企利润行业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类行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制造业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等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对此,李锦表示:“行业结构趋于优化,这是属于牵涉中长期的重大变化,将增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稳定性。”
当然,除了处置“僵尸企业”,压缩管理层级之外,央企的专业化重组也是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公开消息显示:国资委将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探索海外资产整合。在2017年,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央企户数有望在年内减少到100家以内。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也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支持央企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的研究显示:央企数量从2010年的122家减到目前的102家,20家央企重组却整整花了6年半的时间。而在此之前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到2010年8月央企数量从196家减少到了122家,7年间重组了74家央企。
这也意味着,伴随央企户数的减少以及新环境的要求,央企重组需要解决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李锦就表示,许多大型央企存在原有业务重叠、多级法人体制的低效率弊端下,又增添严重的主业重叠和关联交易,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相冲突。因此,央企重组一方面要考虑内部的管理效率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问题。
但可喜的是,央企重组整合的业绩显著,以中远海运集团为例,这家由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专业化深度重组而成的“新公司”,实现了规模领先、服务提升、效益改善、布局优化、文化融合的多重目标。
从效益上来看,1~10月新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经营成本同比下降176亿元。仅集装箱船队1~10月份就实现协同效益36亿元,全年预计实现50亿元。不仅如此,从更大维度来看,伴随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国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加快出清,国企新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形成。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终止了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态势,实现利润总额增长6.7%,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