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客户:利益关系决定了互补程度

来自:支点思维      时间:2016-09-05
  无论是企业级客户还是个人类客户,都应在供需基础上与卖方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互补关系,这种关系是市场环境下必须具备的基本关系,任何一方的强势都是造成关系破裂的重大隐患。比如卖方企业强行加价或者暗中降低产品质量,都会造成客户的强烈反弹并另择替代产品。

  虽然市场环境和丰富的选择空间是对强势企业的约束限制,但形成市场地位的企业却常有惊人之举,以便获得额外的利润,这在一定阶段内虽然不会出现质的关系变化,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是打破平衡,关系破裂,市场关系转移。

  在企业与个人消费者之间,最典型的企业强势案例是微软,微软在中国的价格强势和技术强势,造成了山寨软件大行其道屡禁不止,造成了政府机关对Windows8的拒之门外。在企业与企业供应商之间,黄光裕时代的国美,凭借其市场地位,对供应商采取强势议价的姿态,最终造成关系僵硬,尤其是在黄光裕被捕入狱后,各大供应商的反应很是能够说明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互补关系必须是一种入乡随俗的关系,而不是“以我为主”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长期存在需要双方之间不断的磨合才能得到有效的巩固。

  还是以微软来举例,直至现在,微软一直在坚持Windows系统的安装收费,而且费用很高,他们其实不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首先,消费者不认为一个系统软件真的值这个价钱;其次,购买软件、安装软件,非常麻烦,而且每隔几年还要付费升级一次,这在消费者来讲,是很暴力很强势的做派,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宁可山寨也不使用你微软的正版产品。
  但反观360安全卫士,我们会注意到,它做免费杀毒,而且具有查杀流氓软件的能力,这就直接拉近乃至最终建立起与互联网用户的亲密关系,那些竞争对手被逼无奈,要么臣服,要么转型。

  所以,有市场需求空间和顾客是否购买你的产品是两回事,消费心理跟市场的关系是否紧密,在消费者看来,关键看购买能力、购买意愿和购买认知,有时候便宜到1元钱,客户也不愿意购买,有时候贵到倾家荡产才能买到,愿意购买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消费心理值得每一个企业具体而深入地去研究,研究的关键不但在于懂得客户需求的心理基础,而且更要懂得细分这种心理。这种心理诉求,在传统企业中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反而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远远走在了前面,并取得了令传统企业目瞪口呆的成效。

  这里要单独谈一下关于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类型。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形式:
  买卖关系:双方关系的最初级形式,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双方之间缺乏互动。

  粉丝关系:属于买卖关系的高级形式,客户和企业之间拥有互动空间,客户的情感溢价能够直接对企业产生促进作用,而且具有普通买卖关系所无法比拟的忠诚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潜在的共同价值观,于是催生出粉丝经济。

  参与关系:吸引客户参与到产品和服务中来,把客户的需求和智慧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完善、改进与升级中,凝聚客户的智慧,然后再推送给客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客户有着切实的参与感。

  小米的系统更新,频率很高,但由于吸引了大批量的刷机发烧友,他们的深度参与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客户角色,已经具有了研发者的功能角色,拓展和丰富着企业方的产品与服务,具有参与感,能够享受到参与带来的快乐与升华。
  利益共同体关系:是客户与企业关系的最高级形式体现,在企业方的主导下,通过利益捆绑的形式,双方共同通过互补的形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拼图。

  这一关系更多地体现在平台经济中,商户是平台的客户,但二者又是实质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形成有效互补,才能够保证给商户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然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然后才能确保商户和商户背后的平台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