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选择的依据:历史 or 未来?

来自:支点思维      时间:2016-08-12
    最近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
  红杉投聚美优品赚了144倍,IDG投搜房网赚了108倍,赛富投58同城赚了48倍,鼎晖投360赚了40倍今日资本投京东赚了121倍,徐小平投聚美优品赚了800倍,王刚投滴滴赚了1000倍米拉德投腾讯赚了2000倍,软银投阿里巴巴赚了3000倍……
  可是,大家却很少议论:
  自己的企业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投资?自己为什么找不到好的项目或者公司去投资?自己的眼光很好也充满自信,可是奇迹为什么就不发生在我这里?为什么那些很好的机遇曾经摆在我眼前,我却视而不见?我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可是为什么依然得不到垂青?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大家都很擅长羡慕嫉妒恨,却不擅长于自我反省。
  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可惜的是,大家往往做不到。
我们在判断未来时,最常用的一种审视方式是:回头看历史。
  我们在判断未来时,最常用的一种审视方式是:回头看历史。
  我们在看一个产品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时,最常用的判断方式是,看截止到眼下,是否已经显示出了足够的价值成色。
  我们在看一个市场是否具有发展前景时,最常用的参考依据是,大家伙是怎么判断的。
  我们在投资创业、选择发展道路时,最基本的选择方向是,要走别人蹚过的路,这样可以少付出一些代价。
  ……
  这一切,是有问题的,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创业大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整个社会都缺少一种创业的气质。
  我们做事情,常常很在乎别人怎么看,却极少尊重来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灵性呼唤。
  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抑或是变革、或者转型、投资等等之类的,我们的企业家们和企业组织们,都存在这一类的问题。
  我们擅长于分析判断已经发生的、已经成为历史、已经成功或者失败的那些内容,并以此来作为判断新事物新发展动向的依据,最终来决定自己是不是要迈开腿,走进属于未来的洪流之中。
企业选择的依据:历史 or 未来?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以下这些古怪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了:
  我们对未来缺乏想象力,更缺乏规划力和落地的能力,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的智慧都在历史中。
  我们可以把历史玩得千奇百怪,我们可以把历史进行翻拍,并从中加上各式各类的现代想法,但我们很少能够用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实中的今天,我们缺乏一种未来照射进现实的眼光。
  ……
  所以,我们会看到,大家更习惯于从传统产业中来寻找自己的发展目标,即便是自己手上有余裕的资金想要投资,也会选择房地产这样坚硬得令人发指的产业,或者选择那些业已被市场证明了的行业,我们很少看好那些处于探索期和萌芽期的行业或者公司,即便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也不会看到,更不会相信未来。
  下棋,臭气篓子只看到自己的下一步,却不知道对手如何应对,而高手却能够看三步五步之后的棋路,至于智慧的棋手,则会通观全局,知道自己八步十步之后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会看到,眼光,对未来判断的眼光,决定了自己是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还是会让同行们羡慕嫉妒恨,获得了超乎想象的一倍、十倍、百倍、乃至于千倍的回报。
  所以,我们会看到,眼光,对未来判断的眼光,决定了自己是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还是会让同行们羡慕嫉妒恨,获得了超乎想象的一倍、十倍、百倍、乃至于千倍的回报。
  从历史和故纸堆里寻找答案的企业,利润的微薄可以让自己只能赚个辛苦钱,而从未来判断眼前的企业,则可以轻轻松松赢得美好的明天。
  这就比如同在一个班里学习,有的同学下死力去用功学习,结果也只能在中游徘徊,而有些同学,每天都很放松也很轻松,快快乐乐地就能够稳居前几名。
  基于此,我们还是要放弃一种心态:等等看,不着急。
  基于此,我们更要学习一种心态:机会抓住了那就是机遇,抓不住,那就是别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