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泰元:下一个十年,我们需要什么战略?

来自:      时间:2016-06-30
《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是我于2006年受高教出版社之邀出版的,之后我走遍大半个中国,把“蓝海战略”的差异化营销理念注入到我辅导的每一家企业之中。

但是2011年,也就是书出版五年之后,我的团队做了一个调研,全国仍然有超过2/3的企业家不知道什么是“蓝海战略”?

但从2012开始,情况又快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随着市场的完全竞争,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网络上突然开始大量出现“蓝海”、“红海”等关键词,而且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似乎都重新发现到“蓝海战略”的价值,开始谈蓝海、学蓝海、找蓝海,培训市场也涌现大量教授蓝海的课程,形成一股“蓝海热”。

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来,国际上许多盛极一时的营销理论往往提出后短短几年就消失了,因为不合时宜,因为没有与时俱进,失去市场价值,故而被抛弃。但是“蓝海战略”的理论自被提出以来,距今已经十几年了,却依然长胜不衰,这是营销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值得我们探索。
 

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静则归无极

“蓝海”与“红海”的关系正如老子《道德经》“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静则归无极”。“蓝海”与“红海”也是 “有生于无”,“有无相生”的关系。在市场上,品牌可以建立消费者的信心。但是如今消费者打开移动终端,网络上多如牛毛的品牌,让人眼花撩乱的促销信息,在这样一望无际的“红海”中,凭什么让消费者一眼就相中你的品牌?
  
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2001年,我总结300多家企业的咨询经验,发表了撼动两岸三地的“竞争三阶段进化论”, 这是一套超越全球经济学理论范筹,针对中国市场无可替代的独特性所提炼的新锐营销观点。

竞争三阶段进化论

在“竞争三阶段进化论”中,我把市场竞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入竞争”。
 一家公司的商品或服务,想要在市场上变现,首先就是要加入竞争,只有加入竞争才能取得市场的入场卷,才有机会分得一杯羹。

加入竞争只是第一步,很多企业在第一步就已经烟飞灰灭了,能幸存下来的企业就必须马上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解决竞争”。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为了生存与发展,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用尽方法去“解决竞争”,只有解决市场上的领先者,你才有可能取而代之,成为第一品牌。

但不管是“加入竞争”还是“解决竞争”,都是落后的营销思维,都是硬碰硬的传统手段,杀敌一千都会自损八百,因此我主张,聪明的企业应该采取一种更为智慧的法门,那就是“不与竞争者竞争”。“不与竞争者竞争”并非不竞争,而是一种以柔克刚,以小搏大的柔性竞争战略,它是一种更聪明、更积极、更有效的中国式柔性竞争战略,这种柔性竞争战略尤其适合于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传统的营销环境就像一个原始森林,森林中,有千千万万的动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老虎这个“森林之王”,位居食物链的顶端,稳坐“森林第一品牌”的宝座,小动物要想在森林中活下去,就必须“加入竞争”,冒着生命危险在老虎的地盘上争食(争夺市场份额),但是和老虎争食的下场通常都很惨烈。

就算小动物侥幸活了下来,进入第二阶段“解决竞争”,想吃掉“森林之王”(也就是想灭掉第一品牌,自己取而代之成为“森林之王”),成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惨痛。怎么办?有没有更高明的方法?当然有!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我所主张的“不与竞争者竞争”。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与竞争者竞争”?是不是就放弃了竞争?不是的!

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有把握吃掉老虎这个“森林之王”,那就避开森林这个残酷的主战场,到别处发展吧!

离开了陆地,你可以选择“下海”,因为在海里,老虎怕水,吃不到你(少了强大的竞争者),而且海里的食物比陆地更丰富(市场蛋糕更大),只要您的速度够快,还有机会称霸海底,像鲨鱼一样成为“海底之王”(成为细分化市场的第一品牌)。

所以我才建议企业,陆地既然已经有了“森林之王”,那就当个称霸海底的“海底之王”,从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用“不与竞争者竞争”战略获得更大的商机,发展壮大。

最高层次的竞争!

蓝海之"道"的核心是“不与竞争者竞争”,它并非不竞争,而是一种”无极”状态,此”无极”即”道”。道家用无极图”O”表示。”O”不是没有,而是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

它无所不包,无所不涵,无所不至,无所不能。它是更大的“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
 
自我提出“竞争三阶段进化论”之后,引起两岸企业的关注,巅覆了传统企业的营销思维,直接、间接改写了许多企业的命运。事实证明,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没有实现差异化的企业,最终一定落入“红海”的血腥价格竞争之中,最后使得大家都无利可图。

反观“蓝海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不与竞争者竞争”,在于探索还没有被开发的差异化市场,以及还没被创造的消费者需求。企业不可能永远保持卓越,正如产业不可能永远繁荣昌盛。要打破这个企业宿命的唯一策略,就是运用差异化策略,开创无人竞争的新市场。“

十多年来,西方世界同样也在疯狂研究“蓝海战略”,主要是想探索为什么有些公司总是能成功、能开创出”没有竞争者”的市场商机?再一个是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失望。因为他们最终知道,价格竞争和广告战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他们认为,能够创造出双赢局面、开创全新市场的企业更值得学习。

价格战 vs 价值战

创造蓝海就等于创造品牌。因为当消费者想到星巴克咖啡、苹果手机时,相关产品的独特品牌价值自然就会浮现在消费者脑海,并把它们和其他竞争者间切割出一道无形的边界。换句话说,只要能塑造出成功的品牌,就等于实现了“蓝海战略”,也等于开创了“不与竞争者竞争”的全新市场。在各行各业几乎都身陷激烈竞争而喘不过气时,“蓝海战略”及时给产业带来新的思维方向与希望。

而红海所意指的景象可说是处处可见,在新常态下,各产业均面临全球化竞争的严格试炼。每个产业主要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如何超越其他对手。企业竭尽所能节约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于是产品差异化日益困难,产品质量日趋一致,无可避免沦为恶性杀价竞争的循环,企业利润遭到无情压缩。最近内地企业的倒闭风频传,便是因为长期处于割喉杀价的血腥红海之中,又逢政策改变及消费者迭代,无力回天的结果。

“蓝海战略”所提倡的是:挣脱传统竞争导向的观念,由旧有市场发展出新市场空间,或完全跳脱旧有市场进入全新领域,开创全新市场空间或疆界,将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独自悠游在一片崭新的蓝海之中。因而在蓝海之中根本无所谓竞争的存在,创新者可自订新的游戏规则。价值创新的策略主轴不再是如何击败竞争对手,而是跳脱竞争思维,回归到以创造客户与公司价值为最根本核心。

另类异端?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士(Tom Peters)认为:“这是个疯狂的时代,绝对需要疯狂的组织和员工来对付速变、瞬变、多变的外在环境。”根据他的说法,今天企业经营环境变迁的速度极快、变迁的幅度极大、变迁的样式极多。GE集团钱总裁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也指出:“企业内部变化速度如果未能超过外部环境的变迁,该企业已经朝灭绝之路前进了!”诚然,产业所面对的环境变迁与竞争压力,不只来自国内,也来自国际;不仅来自同业,更有跨界打劫的异业。

在宇宙起源,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状态,在一片竞争剧烈、短兵相接、割喉杀价、哀嚎遍野的血腥红海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牵引你游向开旷辽阔、新鲜气息之蔚蓝海洋的“另类异端”。这些“另类异端”让人看起来陌生,因为思想超前,有时甚至令人不自在,可是他们却是真正能帮助我们挣脱红海沼泥,航向蓝海的引领动向指标。回想十年前,“蓝海战略”和我的“竞争三阶段进化论”应该就是属于别人眼中的“另类异端”!

差异为王

“蓝海战略”的核心观点是“不与竞争者竞争”战略。而“蓝海战略”和“不与竞争者竞争”战略,核心的运作方法都是“差异为王”。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家企业的技术、信息都具有了很强的公开性、及时性,有新产品上市,也会很快地被模仿。其余诸如价格、广告、售后服务、包装等方面,也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企业模仿。因此,各行各业的产品都已经“同质化”,消费者越来越分不清敌我产品之间的区别,这时必须要给消费者一个接受您品牌和产品的理由,让消费者能轻易区别。

最有效区别的方法就是“差异化”。“差异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提炼出其中的“异”,形成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个性,并将它转换成攻击对手的一把利器,让消费者一下就能记住您,让您在同业竞争者中“异”军突起。

差异化是向市场提供具有独特利益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产品和服务是独一无二的,在一定的时段内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因为这种差异,能有效地回避与竞争对手的正面碰撞和竞争;因为这种差异,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缺乏可比的选择,削弱了消费者手上的选择的权利.

因为这种差异,先入为主,在消费者中建立品牌忠诚度,能有效地阻止后来跟进的竞争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差异化创造市场,有差异才能有市场,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试想,在一大群斑马之中,如果赫然出现一只高大的蒙古马是幅怎样的景象?肯定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能做到“鹤立鸡群”、“ 在斑马群里跑蒙古马”,企业也就掌握了制胜的法宝!

让顾客”WOW“

差异化的手段很多,包含产品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定位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创意差异化、营销差异化、服务体验差异化等。企业需要根据对自身和竞争对手优劣势的分析,和对行业发展趋势、发展的机会和威胁的判断,确定自身实施差异化策略的着眼点。 

一般来说,在今天,要做到产品差异化和技术差异化已经越来越难了,前任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曾说:“几乎所有人类可以想象得到的东西都已经被发明了。”因此,企业必须找出技术以外的差异化策略,才能在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同时,任何差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决定了差异化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顾客的需要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变化。同时,一种差异化手段一经推出,竞争对手也会迅速跟进模仿,当原本差异化的产品触目皆是的时候,差异性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一段时间的差异化很容易变成一般化,保持差异化的方法只有不断地创新,用创新去满足顾客未来的需求,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
 

差异化策略无论从操作的流程,还是从操作的项目,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严密的系统。从市场调查和对竞争对手、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找到差异化的着眼点,根据行业内竞争态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类型实施相应的差异化策略。然后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为顾客提供独具一格的产品;通过差异化的包装设计,在顾客中建立难以忘怀的形象;通过差异化的推广手段,建立个性的、联想积极的品牌形象;通过差异化的体验及服务,让顾客喊”WOW”,感到你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

差异化策略是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实施的一个互补的、动态的、严密的系统,企业只有根据其固有的规律科学实施,才能实现在“不与竞争者竞争”中,另辟蹊径,抢占市场制高点,更积极、更有效地“解决竞争”。

蓝海战略为何盛行十年不衰?

据我观察,国内本土企业常见的战略现况有两种: 一是战略缺失;二是战略错误。
我曾问过很多企业家同一个问题:你的企业有战略吗?
曾经有一位知名的上市公司老总告诉我,他的战略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
我不客气的回他,你这根本就是没有战略!

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简单的说,战略至少具备四个价值: 
一、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二、指导战术的落地与实现; 三、防止竞争对手破坏战术; 四、实现企业的赢利目标。

然而企业战略是必须随着社会营销销环境及消费者的迭代而迭代的,因而许多人在探索:“蓝海战略为何在中国盛行十年不衰?”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这跟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前面说过,从人类的营销史来看,国际上每隔几年就有新的营销理论横空出世,也都各领风骚三、五年,但是很快就会被新的营销理论所掩盖,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这是因为所有营销理论的创建都反应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及市场特性,一但时代发生改变,或市场发生改变,不合时宜的理论自然会被淘汰。

而“蓝海战略”提出至今已经十多年了,不仅没有消褪的迹象,反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出现一波波的“蓝海热”,何以故?

这要回溯到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GDP的背后靠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与规模化生产,美国及全球市场给了中国工厂初加工产品出口的机会。为了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赚取更多外汇,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挖空心思,只考虑同一件事:如何采取更低的成本战略。

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山寨、忽悠、挖角、价格战、同质化恶性竞争……成了企业生存的常态。在此时代背景下,创意、文化、差异化营销、知识产权、诚信都只是浮云。所以 “蓝海战略”在当时为什么没有引起普遍关注,大家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当时面对雪片般飞来的国际订单,企业根本无暇抬头看未来。

但是自从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加上劳动力及原料成本不断提升,利润越来越薄,一切都逆转了,企业在价格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本来是国际外销大厂,订单锐减之后,想从外销转内销,重新把目光瞄向13亿消费者,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无品牌、无团队、无市场”的“三无”企业。

于是所有人开始挖空心思,希望通过创新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有更多的企业“被逼”意识到以前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他们急迫需要一套全新的战略方法引领他们度过难关,走向更远的未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他们重新发现到十年前就存在的“蓝海战略”的价值,意识到“蓝海战略”的差异化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红海困境,开拓全新的竞争格局。企业家们的”集体顿悟”通过当时的互联网以及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于是“蓝海战略”在中国企业界重新被关注,被应用。这就是蓝海战略为何历久弥新,在中国盛行十年不衰的原因。

全民狂欢的背后其实是全民抑郁

诗人卢照邻有云:“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君不见,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如白衣苍狗让人应接不暇,朝如青丝暮已成雪。”变化,是宇宙间亘古不变的定律,变化就是这么措不及防,转眼之间我们已经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昨日的蓝海已成为今日的红海。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不断刷新思维,不断进化,否则再强大的领先者也会成为落伍者。面对风起云涌的形势变幻,只有自我否定才能继续前行,活在过去的企业无论曾经有过多大的成就都只会在翻天覆地的变革后变成一抔黄土随风而逝。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中国市场,形势已然大变。要想保持领先就必须根据市场的一切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当下的主流消费群体已经不是过去紧衣缩食的老一辈,85后90后消费者群体的心思难免让企业主困惑不已:"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

2015的"双十一"又创下了912亿的天文数字。85后90后如此狂热地网购,并不是凭空出现,背后蕴含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在去年的”双十一”我就发表过一篇文章《全民狂欢的背后其实是全民抑郁》。我通过现象看本质,洞察到”全民狂欢”的背后其实是深层的”全民抑郁”心理的集中爆发。

源于当下年轻人压力巨大,PM2.5高到爆表,幸福指数低到爆表,因此他们只能在光棍节这一天,通过集体购物的狂欢行为,刷存在感,让自己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让几百个亿的大数据里有他的贡献,自己骗自己"其实我并不孤独"

未来企业不只需要”蓝海”,而且需要"蓝海堡垒"

从营销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洞察到,全民狂欢也好,全民抑郁也好,从他们的购物方式上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互联网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逐渐渗透、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移动化更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消费方式骤变,移动购物崛起,掌上消费普及,传统的销售模型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时代。企业需要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全新的思维,也需要全新的组织。

蓝海战略在中国已经实践整十年了。我相信下一个十年,中国企业仍然会不断探索"蓝海"。但是未来"红转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想成为成功企业,需要的将不只是传统的蓝海,而是需要由众多蓝海奇兵方阵所组成的“蓝海堡垒”,才足以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