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圈钱是杠杠的,但战略上值得么?

来自:谢朝晖 最佳管理智囊      时间:2017-08-02
  IPO指首次公开募股(简称“上市”),成为近几年公司管理词汇中的热搜。无论是那些已经成功IPO并跻身世界500强的行业龙头,还是那些借助IPO为公司跨越式发展重注动力的中小企业,留给市场和大众的都是资本运作下的无限风光。
  但当有机会走近这些已上市或在筹备上市的企业团队时,你才会发现在那些隐藏在IPO光环下的纠结与困惑。未上市前他们会纠结于:“应该上市吗?”“上市是战略成功的必选项么?”“团队能够驾驭一家上市公司么?”等上市后,他们又会疑惑:“如何管理好上市公司,驾驭好资本,实现更大企业价值?”“如何持续创造更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满意?”等。无论在上市前所聚焦的“对资本驱动成长的预判”,还是上市后所关注的“驾驭资本实现可持续成长与回报的能力”,所有问题从本质上都归结于“上市的战略准备度如何”,即从战略的角度评价企业是否准备好上市,能否成功运行一家上司公司并持续创造满意的股东价值。
  IPO决策的四大误区
  IPO的战略准备度评价不同于常规的“尽职调查”,而是提供给公司高层团队和外部重要投资人的、在IPO作为重要可行性选择时的战略决策依据,从而规避IPO决策时面临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盲目IPO。有些管理者盲目跟风,深信只要能上市,就能一夜暴富。而没有深度理清IPO对企业发展的战略价值,没有针对“企业是否适合、什么时间适合IPO、是否能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给出战略性评价。
  误区二:目的与过程的本末倒置。不少企业的中期目标写下“五年后成功上市”,将IPO作为终极目标去追求,而忽视了它作为重要资源杠杆、放大业务增长所发挥的过程性作用;也有不少投资人为了资本的“安全退出”,“强推”企业IPO,导致有的企业在与资本方的对赌中“完败”,而有的企业在勉强上市后,面临业绩不佳所导致的退市风险。
  误区三:重经营轻战略。传统的IPO前评估,为公司是否准备好上市提供了最为专业、严格的评价标准和流程,看中的是“经营达标”和“顺利过会”,而忽视了可持续性竞争与稳定的业绩增长。在二级市场出现不少IPO后竞争力大幅下滑和业绩“变脸”的公司,则不足为奇了。
  误区四:结果驱动下的价值评估偏离。在评估是否适合IPO和预测IPO所带来的价值增长过程中,更为关注企业所创造的财务价值和市场价值,弱化了基于公司战略的价值创造过程评估,及资源与能力匹配性评估,进而对未来IPO的价值和收益造成战略上的误判。
  从“5+4”维度评价IPO的战略准备度
  结合众多不同类型企业IPO实战经验,分享以下“5+4”维度的IPO战略准备度评价框架,供大家决策参考使用。
  维度1:战略定位。将维度1细分为二级项目:公司使命、愿景、中期目标、核心竞争策略、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等;分析每个项目对IPO战略准备度所造成的影响。如:公司拥有明晰的使命和愿景,既可以形成强大的内生凝聚力,也可以吸引更为广大投资人参与到这份事业中来,也可以为公司在成功IPO后提供最为长远的战略牵引与发展动力。给予每个项目一个1至5分不等的IPO战略准备度评分,得分越高表示IPO战略准备度越高。
  维度2:财务业绩与市场竞争。从现状和潜在发展两个视角,对财务的收入、盈利、资产结构、资产周转和现金水平,及目标市场、渠道、客户和消费者对核心产品、服务的需求进行IPO战略准备度的分析与评价。如:历史所反映公司的良好财务业绩增长,加之未来巨大的潜在市场、客户与产品、服务组合,形成投资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良好预期,提升IPO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是上市后的公司保持可持续业绩成长和股东回报的坚实基础。据此,在财务业绩、市场潜力、重点客户、核心产品等领域的IPO战略准备度得分会高。
  维度3:企业价值创造。以公司战略为牵引,从传统价值链的价值购买、价值创造和价值售卖环节;也可从新兴商业模式的视角,从价值挖掘、价值整合与转移、价值引爆等环节,结合公司核心竞争策略,评价重点环节的IPO战略准备度高低。如:以技术领先为核心竞争策略,在价值创造的产品研发环节成为公司IPO最能吸引股东,并在未来持续创造股东价值的核心驱动。所以在“产品研发”这一价值创造过程中的IPO战略准备度得分会高。
  维度4:组织准备度。从组织架构、管控模式、组织文化、制度流程、组织能力等视角,对重点环节的IPO战略准备度高低进行评价。如: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组织文化,将更为有助于一家公众公司的内外沟通并获取广大股东的支持。据此,“组织文化”得分高;战略管控模式的确立,将推动公司战略落地执行,达成战略目标、实现业绩突破,所以“管控模式”得分会高。
  维度5:资源与能力匹配。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视角,对IPO战略准备度高低进行评价。如:基于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策略,在技术无形资产储备和沉淀上的能力将极大促进IPO对无形资产的估值,也将在未来带给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原动力。以此,“技术无形资产储备和沉淀”上的得分会很高。
  根据以上五个维度的IPO战略准备度评价内容和结果,完成IPO战略准备度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4维度分析。重点列出在IPO战略准备度评价项目中所发现的战略性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清单;IPO所带来通用性优势与劣势,如:资金和流动性提升、形象与声望提高机会、并购机会增多、发起人财富增长机会;控制权稀释、股东期望和压力、监管要求、财富分享等,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补充。结合清单中每个项目在IPO战略准备度中的评分,
  完成“5+4”维度的IPO战略准备度评价,综合分析得出IPO的利弊权衡结果,据此完成对公司IPO的最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