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硅谷为例

来自:微信公众号经营与管理      时间:2017-07-28
  文雷 琳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如融资难、高层次技术人才缺失、研发能力弱、持续创新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低等。实践表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产业如集群化发展模式,美国硅谷就是成功典范。硅谷模式一直是全球各地科技园区的模仿对象,对它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技术创新或高技术产业化的成功因素。硅谷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所蕴含的运行机制、作用机理、经验与教训,可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对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有重要现实意义。

  硅谷简介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别称。硅谷最初以研究和生产半导体芯片著称。1971年,《微电子新闻》周刊在报导半导体工业时,首次使用“硅谷”一词,现在的硅谷已成为美国电子和计算机工业的中心,引领着全球的科技潮流。目前,硅谷的计算机公司约有1500家,拥有100万以上各类科技人员,年产值超过7000亿美元,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13。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将总部设立在硅谷,如惠普、苹果、甲骨文、谷歌等。硅谷地区还拥有很多科研实力雄厚的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塔克拉拉大学等。硅谷地区是最具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世界高新科技的引擎,引领着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潮流。

  硅谷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经验

  (一)持续创新的动力

  创新是科技型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要素,全球各地的科技园区有很多名噪一时但随即没落。而硅谷从产生到现在已有约90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全球科技企业的成功代表,这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密不可分。

  1.产学研一体化体系

  硅谷的初期发展离不开斯坦福大学的支持,它不仅为硅谷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创造了大学与工业界结合的科学园区模式。科学园将高校与高科技企业直接相连,实现了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斯坦福大学鼓励全校师生创业,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教师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每周就有一天的时间到其它企业去从事兼职工作,甚至有1—2年的时间可完全脱离学校去创业或兼职。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可按规定申请创业,一般两年内都可回校继续学业,不管创业成功与否。同时,企业也积极鼓励员工到大学学习相关课程,加强企业与大学之间的联系,使工程师们能与最新技术保持同步。

  建立产学研体制使得硅谷变成“磁场”,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技术、资本等集聚在一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打造了一个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集体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创新。

  2.人才集聚

  创新的核心在于智力资本。硅谷平等、自由的氛围,为各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发展平台,不分国籍、民族、肤色、信仰。而且这些技术专家、企业家、工程师来到这里,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形成了公平竞争、勇于创业、精诚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硅谷文化。

  3.企业衍生体系

  产业集聚区域内需要集中大量企业,而硅谷恰恰具有独特的企业衍生体系,即企业从母企业中脱离而出,成立新的企业。硅谷有很多“支柱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新企业会脱离出来,但在技术、市场、产品等方面仍然与老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企业衍生模式使得新企业的诞生速度非常快,而且凭借密切的关系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适度的信息共享。例如,仙童半导体公司先后衍生出 20 多家企业,而这些企业又衍生出更多的新企业。

  (二)市场主导,政府辅助的发展模式

  硅谷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集群发展模式。虽然最初建立之时依靠了政府和弗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的构想,但是真正让其发展的是市场力量,是依赖于产业与市场互动的方式来完成的。也正因为遵循市场原则,使得硅谷集群内部秩序良好、效率高、重复建设率低,集群内部充分磨合、和谐发展,保持了整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市场将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组织、金融机构等重要要素粘合在一起,自动磨合了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不和谐要素。

  美国政府在硅谷的发展中是辅助性、间接性的,政府始终尊重硅谷内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扶持硅谷的发展,正因如此才避免了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往往出现的产能过剩、资源损耗和企业倒闭现象。美国政府在硅谷的发展中主要提供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对符合国家要求的项目提供研发资助、咨询服务、调节集群成员之间及不同集群之间信息的交流。但在硅谷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硅谷形成初期。例如,颁布“采购美国产品法”,对原创性产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三)集群文化建设

  1.独特的创业文化

  硅谷鼓励创业,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员工为了自己的理想,随时可以“跳槽”和创办公司。同时,对创业失败持包容态度,普遍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造就了永不言败的企业家精神。

  2.注重知识和专利产权的保护

  硅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它有利于刺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给予知识产权足够的资金回报,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技术拥有者想占多少股份都可以。

  3.企业交流与合作

  硅谷具有开放化和多元化的环境,企业在这里可依托集群内部提供的技术、上下游产业链、中介等要素,实现集群所带来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能在技术溢出的效应下提升自身效用。虽然硅谷汇集着不少苹果、IBM这样的大企业,但是仍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这些中小规模企业并不能满足生产服务需求,而是利用硅谷集群中的其他企业、大学和各种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技术转让、资源共享和资本投入,以使好的创意快速转变为产品。

  (四)专业化分工与品牌建设

  硅谷内各企业专业化分工特征明显,企业可更专注于自身所长,突出自身的异质性和比较优势,并进一步弥补了单一企业的技术缺口、知识缺口,促使了最终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精益求精。而且,专业化分工对技术溢出“搭便车”有了约束,能保障企业的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企业能全心全意建设品牌。品牌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超值的附加价值,还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五)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1.风险投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资产结构不稳、风险大,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硅谷也不例外。但硅谷有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硅谷地区高科技产业群的形成、发展、壮大。同时,风险投资家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他们往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又熟悉现代金融工作,一旦与风险企业家联手,则企业发展事半功倍。

  2.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现已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一直专注于科技企业中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切合企业需求的金融支持,其主要收益模式为“较高利率+期权收益”。同时,硅谷银行具有大量的创投专家和科技人才,他们能运用专业知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适宜的金融服务。

  硅谷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启示

  (一)鼓励创新、创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

  1.政府要鼓励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一种精神,是勇于冒险、敢于失败的企业家精神。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稳定,尤其是年轻一代本该具有的创业激情,却因为生活压力等社会因素而无法激起。因此,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2.政府要为创业人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政府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在税收和贷款方面,要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继续推进金融政策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在创业政策方面,取消不必要的收费、简化繁琐的手续、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改革陈旧的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推动产学研结合

  1.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到高科技产业发展中

  硅谷的兴起、发展、繁荣都与斯坦福大学密不可分,大学和科研院所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爆炸时代。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能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高手,更能通过科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成果,因此,要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到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但受限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很多产学研项目流于形式,并未取得显著效益。我国可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在高校或科研院所设立企业专项研发基金,扶持高校中相关领域的科研团队,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促成彼此之间的技术合作。依靠市场的力量,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确定研究课题,真正做到实验室成果既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又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2.高校要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并用政策制度确定下来,让师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创业中

  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要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的各项素质。同时,打通企业与高校双向交流合作渠道,不仅让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还能让企业员工到高校进修、继续教育,时刻紧跟技术潮流。

  (三)提供创新思想交流平台

  1.加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硅谷经验表明,创新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它需要不同成员进行交流,以达到思想与灵感的对碰,创造智慧火花,这就要为其营造思想交流的平台。政府可通过产学研合作计划、建立中介结构等措施,加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其中研究型大学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它可将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联系起来,加强研究者与企业界的联系。

  2.利用社交网络

  目前,社交网络异常繁荣,各个目标群体都有自己的交流平台。产业集群内可建立自己的社交软件,实现网络沟通和交流。

  3.集聚创业的人群和风险投资家、创业评委

  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将致力于创业的人群和风险投资家、创业评委集聚在一起,交流每一个创业想法,挑选出具有可行性的进行进一步发展。这样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创业激情,还能加强学术界与商业界的联系。

  (四)遵循“大市场,小政府”的市场运行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

  硅谷的成功绝非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市场选择了硅谷、成就了硅谷。市场的力量使得企业集群紧紧粘合在一起,并进行资源配置,达到高效实用。但在尊重市场的同时,政府的行政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一是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如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等的建设至关重要,可提升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二是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福利,可为集群区域内的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政府的土地、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对集群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可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

  2.政府将工作重心转至服务

  随着集群的发展,政府应逐渐淡化行政干预,将工作重心转至服务,主要表现在建立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开展信息服务等。自由、开放的市场氛围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技术的施展和集群内交易的进行。政府可利用自身信誉、地位、独有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消除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技术壁垒,帮助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往来,实现效益共享。

  3.产业集群建设不能“唯GDP”论

  GDP虽然是衡量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但是过分强调GDP会导致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目标偏离,产业集群发展混乱、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严重,最终被市场淘汰。

  (五)完善风险投机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实物资产少、经营风险大、规模小,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硅谷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其重要的解决方法。为此,我国应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1.鼓励个人和企业家参与投资

  选择投资主体,要鼓励拥有财富的个人,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广泛参与投资,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更有丰富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经验,还有丰富的社会人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渠道,能为所投资企业带来综合效益。

  2.提高专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的重视度

  风险投资不是简单将资本进行投入,其运作过程需要风投人员既熟悉金融领域,又熟悉相关技术领域。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注重的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这种多功能人才的培养目前还十分欠缺,使得能胜任风投的综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要从教育改革入手,注重基础教育,淡化专业界限,培养精通技术、金融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获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状况又有利的情况下,风投公司一般会寻找退出途径,如公开上市、企业兼并、出售和清算。如果没有可行的退出方案,将会大幅度降低风投公司的投资意向,也就无法开启投入—退出—再投入的风险资本良性循环。

  4.完善中介服务

  着力开拓各种代理、顾问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中介机构可为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信息、决策咨询、专业谈判等服务,为风险资金与企业搭建桥梁。律师事务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审计、技术估价、运营、退出等方面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