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lphaGo思考组织是否会消亡?

来自:华夏基石e洞察 张小峰      时间:2017-06-02
  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由津返京,偶遇故人,询问“关于AlphaGo战胜柯洁,有没有什么看法?”我说“没有,科技圈的事情,与我们咨询圈有何干系”。
  晚上闲看知乎,翻到王小川的文章《柯洁仍是人类最强,但AlphaGo重演了一部进化史》,细细品味,颇有几分道理,不得不陷入了沉思。
  半夜睡不着觉,总觉得需要写些什么,故暂且把眼前思考的事情,放一放,尝试着,推演下百年之后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很多想法并不成熟,好在我还年轻,没什么行业负担,所以可以放些厥词,对不对的,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王小川在文中指出,AlphaGo1.0,结合了三种算法,蒙特卡洛树搜索+监督学习+增强学习。蒙特卡洛树搜索是优化后的暴力计算;监督学习,通过学习3000万步人类棋谱,对其中职业棋手的规律进行模仿;增强学习,由两台AlphaGo从自我对战中学习如何博弈。
  一年前的对战中,蒙特卡洛树搜索和监督学习为AlphaGo的胜利提供了帮助。蒙特本质是一种超级计算能力,同计算机的性能有直接关系,监督学习则通过海量的数据,帮助AlphaGo在超级计算中寻求最优解,而增强学习,仅仅只是其中的辅助手段,对整体战局的影响,十分有限。
  如果技术仅仅停留在此,也许今天的思考就不再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因为人工智能仍然需要人类的一些基础知识做相关的支撑,他们进化的钥匙,仍然握在人类手中。
  而今天AlphaGo2.0的技术原理,同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放弃了监督学习,放弃了蒙特卡洛树搜索,完全依靠机器增强学习的能力,两台0基础的机器,依靠走棋和获胜规则,从随机走棋开始日夜切磋,总结经验,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周后终成大器。
  除了首战战胜柯洁之外,AlphaGo2.0带给了世人更大的惊喜,它在走棋的风格上完全脱离了人的定式。不仅仅超越了人类基于实战总结的围棋理论,更发展出一套截然不同的下棋方式,实现了对人类智商的碾压。
  通过两台机器的自我对弈,短短一周,在围棋领域,超越了人类两千年的进化结果,细思恐极。
  AlphaGo的故事讲完了,短暂的喧嚣之后,也会逐渐沉寂。但是,一个新的念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人工智能或者人工智慧,是否会带来组织的消亡?
  斯宾塞将物质分为了三类,无机体、有机体、超有机体,组织作为人和人、人和事、事和事的集合,也算超有机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讨论组织的时候,必须要将个体和人的因素思考进来。
  巴纳德在解析组织的本质的时候,深入探讨了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提出了组织理论的三要素:共同的目标、沟通的机制、贡献的意愿。
  所谓共同的目标,指的是,在不同的动机指引下,个体由于生理、物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一个目标,因此不得不具备开放与合作的精神,同其他人一起构建一个合作系统,在完成合作系统总体的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目标。
  沟通的机制,指的是,组织的共同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组织目标实现后能够实现自己的独特目标,决定了个体参与其中的贡献意愿和责任意识;反之,个体是否具备贡献意愿和责任意识,又会直接决定组织共同目标能够实现,在这样的悖论中,需要借助沟通与交流,使得两者可能意义上的条件能够转变为现实。
  此外,即时具备同等的奉献意愿,由于个体之间的专业、经历、智力、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做出管理决策和行为,实现组织目标,也需要利用一般准则,建立组织内部专业性的沟通机制,也可以说,只有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维系个体贡献的意愿,进而实现共同的目标,并由共同的目标的实现继续强化个体贡献的意愿,推进组织体系的持续发展。
  奉献的意愿,指的是,由于个体的组织离心力,即使处于组织体系之内,个体也随时准备游离于组织系统之外,组织应利用各类手段和方式,促使个体在组织内部贡献个人的力量,以使得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而组织目标实现之后,必然会对个体产生新的感受,激发个体的一系列变化,这就需要通过沟通机制,重新界定组织目标,利用说服方法和诱因方法,持续增强员工的奉献意愿。
  在共同目标、沟通机制、奉献意愿的循环往复下,在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稳定与不稳定的状态之间,组织实现了间断性的持续均衡和长期发展。
  透过这些组织和管理的本质,结合AlphaGo带来的技术突破,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假设呢?
  第一,组织的本质也许并不会变,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本质是为了提高单体的效果和效率而构建起来的合作系统,是为了实现1+1>2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即使机器替代了人,组织系统应该还会继续存在。
  第二,在承认组织系统存在的基础上,人在组织内部的地位,也许将越来越微弱,尤其是非脑力科学家之外的人,也许会再次回归被奴役时代。
  第三,组织的本质没有变,组织的构成要素变了,组织的目标、信息传递机制、决策机制、权威机制、驱动机制、非正式组织、组织氛围、组织忠诚、组织与个体关系是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呢?
  在由机器和机器构成的组织的智慧时代,组织的目标是预先设定的目标,本质上仍然是上级目标;
  组织的信息传递机制因为技术的进步依然是网状传递,但是因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可能不会带来更多的信息负担;
  在总体目标和程序既定基础上,不违背总体决策规则下,各单体将进行多中心自行决策;
  组织权威将变为规则权威,代码权威,流程权威;
  驱动机制也将变为规则驱动,代码驱动,算法驱动;
  虽然单体具备了智慧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仍是基于反馈-控制-反馈的自主意识,并非自我意识,因此,将不再存在非正式组织;
  同样,将不再需要组织氛围,所有的单体依据指令行事,没有感情,没有思想,只有快速计算能力和数据决策能力;
  单体将不再忠诚于组织,将忠诚于代码,忠诚于程序,也许未来组织招聘单体的第一步将是重置程序;
  组织与单体关系就是指令与服从关系。
  从这些角度来思考,虽然人工智能将带来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甚至推动人类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没有了个性,没有独特需求,最终可能将人类社会推动到灭亡的边缘。
  而在人类社会灭亡之后,人工智能会不会从自主意识变为自我思考,会不会具备智慧生命体的思维能力,也不得而知。只不过,一旦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的情感和思维,那么,基于“经济机体”假设的科学管理思路将不得不继续延伸至“社会机体”假设,也许,在未来的未来,即使人类已经消亡,组织仍然存在,也仍然重复今天人类社会走过的每一条道路,想到此,觉得组织是否会消亡已经变得没有意义,远不如活在当下,思考在人工智能的初期,组织应该如何应对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做相应的运行机制调整,而这,本身又是另外的话题,有机会,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