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跨境并购德国牛企齐格勒的“灵丹妙药”

来自:世界经理人      时间:2017-04-17
  德国齐格勒集团创立于1891年,作为全球五大消防车生产商之一,2013年底被中集集团(下称:中集)全资约合 5.18 亿港元收购。
  作为德国第一的消防企业为何会被中集并购?此事要追溯到2010年齐格勒深陷反垄断调查事件,缘由是欧盟认为齐格勒联合其他几家企业进行价格联盟,也就是垄断,因此齐格勒被欧盟要求上缴900万欧元的罚款。然而齐格勒一直是家族企业,并未上市,他们公司的现金流在当时非常有限,最终因交不出巨额罚款被德国政府接管。在此之后,德国政府一直在全球寻找买家,最终中集抓住机会收购了濒临破产的齐格勒。
  为什么选择并购齐格勒?
  中集集团副总裁、联合卡车董事长、德国齐格勒集团董事长李胤辉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提到了两点原因:
  1.资金和市场优势。齐格勒契合中集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国内城市化进程,尤其是中集意识到中国对于高端消防装备和救援装备是非常重要市场;
  2.德国品牌技术。齐格勒作为德国制造的优秀企业代表,是一个百年品牌,与中集的战略及提供高端优质产品有着高度契合。
  德国齐格勒在2016年完成了已经在德国联邦军队中服役长达30年的140辆消防车的检修工作,检修完成后,这批车辆再次返回军队服役。中集派驻的齐格勒集团董事总经理栾有钧表示,这个事例再次证明了这家老牌德国消防车公司优秀的产品质量,也证明了中集的收购行为是非常正确的。
  如何整合运营及海外管理?
  2013年年底中集正式接管齐格勒的同时,齐格勒德国工会就对中集产生质疑,担心中集会不会把公司的技术拿走一走了之?齐格勒的高管及老员工当时都处于一种很戒备和疑虑的状态。中集做了四件事情打消了德国政府及齐格勒老员工的疑虑:
  1.告知德国团队自身是怎样的公司,中集是A+H上市公司,有着丰富的国际运营经验和全球化视野;
  2.中集高管用十几天的时间跑遍齐格勒的所有核心客户,跟客户解释未来齐格勒的发展布局,特别提到会利用中国市场给齐格勒带来更好的发展;同时中集积极与当地政府、协会沟通不会将齐格勒搬到成本更便宜的地方,会一直尊重齐格勒的百年品牌;
  3.将齐格勒原隔间办公室打通,提高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另外,及时发挥母公司优势优化了齐格勒的生产线,将生产分解为6个工位,流水线安装,大大缩短了消防车的生产周期,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使得老员工纷纷接受了这样的改造;
  4.为了照顾齐格勒世代老员工的感情,中集在齐格勒总部德国金根建立了一个小的博物馆,收集了齐格勒近一个世纪的品牌,使得员工认可中集和齐格勒的品牌。同时,中集每年还会为服务公司25年以上的员工举办小小的颁奖仪式。金根中集对原公司“德国制造”和“匠人精神”文化的爱护,赢得了德国人的尊重。
  并购后有哪些成效?
  麦肯锡4月5日发布的报告表示,过去五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数量的年增幅达到33%。"当前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步伐虽然放缓,但热潮仍将持续涌动"。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交易中的表现参差不齐,大多数交易并未能实现原定目标。报告分析认为,原因是多数中国买家欠缺并购后整合,未能成功管理收购后的事务。对于中集并购齐格勒之后的整合运营和海外管理无疑是成功的,并购近5年齐格勒和中集各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齐格勒销量迅速提升,走向国际
  并购之前的齐格勒的市场主要是在德国,缺乏全球化的视野和管理经验,在中集带领下,齐格勒成功扭亏为营,短短几年消防车订单持续增长,德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订单由15%增长到50%,现在齐格勒的订单已排到明年。2015年初,齐格勒公司向广西南宁市公安消防车队交付17台大型多功能城市主战消防车。齐格勒当年在中国市场新获订单超过100台,这是齐格勒在中国市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齐格勒在中国的消防车订单仍在持续增长中。
  2.中集消防车产品再升级
  2015年3月,中集向中国消防出售40%的齐格勒股份,从而置换获得中国消防30%的股权,“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消防的收购逐渐完成对中国中小消防车公司的整合,力争在国内消防车市场占比达到30%。”齐格勒集团执委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栾有钧表示。同时,中集在布局美国市场,如果齐格勒在德国、中国、美国的市场占比都得到提升,那么中集将成为消防行业的领头者。这正符合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对各业务板块的要求:“下决心进入一个行业,就要做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同时为了扩大消防车辆系列范围,齐格勒在2017年2月收购意大利著名举高平台生产厂家思蓝公司(CELASrl)的25%的股份,成为思蓝公司战略性股东。通过该项合作,齐格勒将能够在举高消防救援平台和消防举高喷射领域内,进一步拓展完善其产品系列,为全球客户提供世界一流品质的举高类消防救援车辆产品。
  3.中集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目前,德国齐格勒公司归属于中集集团的空港板块,齐格勒等一系列收购举动正是中集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代表作。3月27日晚,中集集团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净利润5.4亿元,营业收入511亿元,保持了连续23年的盈利纪录。其中空港装备业务实现营收约32亿元,同比增长约14%,净利润1.3亿,同比增长110%。中集空港设备业务板块,这一业务多年来一直呈现较快发展的趋势,业务线和产品组合日益丰富,旗下以德国齐格勒和中国消防公司为平台的消防救援车业务利润增长。
  中集于2000年左右开始布局多元化产业,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空港板块等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快速发展,已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导者,创造了十几项细分产品的全球第一,这种多产业的布局在2016年集装箱的低谷期显示了重要价值。面对2017年,中集集团及各板块负责人表示“充满信心”,将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国家战略,筹划与国家战略对接,抓住军民融合、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等机会,在智能制造、工业4.0及物流装备自动化处理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继续优化业务和资产。
  总之,中集的成功并购离不开成功的海外管理,正如齐格勒集团董事总经理栾有钧所说:“到德国也好,到国外很多的中国公司,有很多收购、兼并。当然企业的品牌、技术是很重要的,但我觉得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就是人,没有人什么都是空的,所以,怎么能把员工的心抓住,怎么能让他们跟我们一起成长,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中集一方面将海外企业并入集团的总体运营,一方面保持海外企业在本地的差异性,融入与放权共存,这一剂灵丹妙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