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垄断的最高境界,心理垄断!

来自:微信公众号雪球      时间:2017-04-10
  价值无处不在,关键是发现价值何在,对于一个优秀投资人来说,发现巨大的价值何在才是他她孜孜以求的目标。股神巴菲特说,他喜欢垄断的生意。作为伟大的投资家,他确实抓到了投资的精髓。当然,这是他和芒格共同努力的成果,也因此有了今天的哈撒韦帝国伟业。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可以省很多曲折坎坷的探索,但也容易落入抽象一般的谈论,失掉自我探索获得某种经验的具体细致的过程,魔鬼在细节里,只有把握了一个伟大观念的具体细节,你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观念,否则你只有大概的印象和懵懵懂懂的感觉,到了要认真严肃应用和做判断时,这个观念并不能帮助你。如此,面对前人成功的观念时,我们要做相反的工作。前人获得一个成功观念时,要对所发生的所有环节和事件进行综合和归纳,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为了理解这个结论,要做分析,要把观念往回追溯,它背后到底有哪些构成因素,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现实中实际发生时是怎样的情形。虽然自我探索很困难,付出代价可能没有成果,但吸收别人的东西,也可能不知何处下嘴,也有相当的难度。

  我们从巴菲特关于垄断的生意这个观点出发,来一个观念的分析和厘定。为何投资要找垄断的生意?从本质上说,垄断就是你有需求,只能从我这里得到满足,可能是某种产品,可能是某种服务。那么理论上说,我想赚你多少钱,我说了算。我付出很少的成本,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获得很高的收益率。当然,现实是,不可能无限制地提价,过高的价格会让消费者或者寻找替代品,或者减少消费的数量。在一个民主社会,这种恶意垄断会引发政府的反垄断诉讼,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所以,在实际商业世界中,在竞争性领域,做垄断生意的也会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不管是恶意定价还是合理定价,拥有垄断地位的商家可以获得丰厚利润,而且源远流长,投资这样的生意,不仅当年获益不菲,而且一次决定可以长期甚至一生受益。

  那么到底什么是垄断的生意?巴菲特能得出这个结论,无疑跟他经历过的具体投资案例有关。追溯他的过往,买过喜诗糖果、投资过可口可乐、盖可保险和华盛顿邮报、全资收购伯灵顿铁路和精密器件、跟3G资本收购了亨氏番茄酱和TIM HORTONS咖啡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分析公司的特点,或许可以看出垄断的特性。

  一般来讲,垄断包括自然垄断(因为自然地理因素导致的垄断)、法定垄断(法律赋予公司特殊的地位)和竞争导致的垄断。垄断是一个非常复杂有趣的课题,我只能概括谈一谈。这里提到的三种垄断大概是谈垄断时都会提到的。如果观察公司发展的历史,这些垄断最终都可能被打破。政府基于民意可能会限制自然垄断生意的价格,或者干脆收归国有;法定垄断则可能因为新法律制定而失去其特殊的法律地位;竞争导致的垄断也会因反垄断诉讼而导致分拆,最有名的案例是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分为37家地区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分为8。垄断的生意可以大赚但无法永远持续下去。

  向来人们谈论垄断都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公司拥有垄断地位,顾客无奈地被迫接受公司的盘剥。但没有人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去看垄断,在消费者的垄断消费中,除了被迫的垄断,还有消费者主动寻求的被垄断。在同一个品类中,有各种公司的产品,质量可能一样,价格可能不一致。但是消费者明知某种品牌的产品价格比别家高,甚至数量也少的情况下,依然要买某种特殊品牌,知道被盘剥也心甘情愿去接受。这种垄断是不出现在任何法律文本上的,我名之为心理垄断。这种垄断不会因为民意要求被要求限价,也不会因为单个公司过于强大的地位导致的反垄断诉讼,更没有因自然垄断引发争议造成的收归国有。这种无形的地位,没有任何外在手段可以摧毁,除非基于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平台完全被新的技术平台替代,除非拥有这种地位的公司主动放弃和自我摧毁。对于后一种情形来说,这个已经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的地位也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失去,这就像有的公司不明智地要放弃具有心理垄断地位的产品或服务,而全力开辟新的业务天地,但消费者照样买它的旧业务,体现在财报上就是旧业务依然如故,而新业务停滞不前。这种情形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直到公司发现真相,或者回归旧业务,或者把公司带入烂泥滩。

  心理垄断的背后是公司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脑海中占有数一数二的强大定位,这种定位或者是第一个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并且持续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这类需求的领导者;或者是在大的品类被领导者占据的情况下,开辟新的细分品类成为其中的第一;或者避开全球或全国性市场,只做某一个区域市场的领导品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其精要是,当消费者有某一种需求时,首先或者无意识地就会奔向你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理解心理垄断的要义是要看到特劳特、里斯开创的定位理论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定位理论和这个理论在商业世界的具体实践案例,领会定位的真义,从而也就学会了发现心理垄断的生意。

  回到巴菲特和芒格投资过的案例,喜诗糖果、可口可乐、亨氏番茄酱等都是消费者主动寻求被垄断的品牌,它们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地位,但这种地位不同于竞争导致的垄断地位,当然伯灵顿铁路则是一种自然垄断。 巴菲特喜欢垄断的生意,如果抽象地看这句话,你可能会找到很多似是而非的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但假以时日,这种地位会被摧毁,只有深入细致分析具体过程,你才会看到,垄断生意只有达到心理垄断的层面,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投资者发现具备这类品质的公司才可以走上伟大投资者之路。